8月30日,繼續追劇?!独硐胫恰返?2~35集,總結其核心劇情如下:
一、發現問題
前面劇情中,蘇筱在追繳天科建筑公司800萬盈余款時,黃禮林(天科建筑公司總經理)由于情緒激動突然暈倒,所以,經過董事會決定,暫免天科建筑的盈余款,但剩下四家天字號建筑公司仍需繳納(見《理想之城》之造價雜談-15)。
蘇筱雖被降職,但追繳盈余款的工作仍在進行。在對天成、天和、天同、天建四家子公司追繳盈余款時,蘇筱發現工作難度更大了。四家子公司總經理或對她避而不見;或對她哭窮以期拖延繳納;或對她言語激憤直接頂撞拒絕;再或者,直接拿來欠款債務證明抵賬……。
天成建筑公司總經理汪煬,對蘇筱追繳盈余款事宜的來龍去脈全部看在眼里,一方面出于對蘇筱的同情、內疚(見《理想之城》之造價雜談-15),另一方面出于對集團董事長趙顯坤的情義,更是出于對規則的敬畏,向集團繳納了300萬盈余款。
總之,蘇筱追討盈余款這個工作,她盡了最大努力,雖然僅收繳了天成建筑公司一家的款項,但在走訪子公司時也發現了子公司“拒繳”的真正原因。
二、分析問題
蘇筱曾任職天成建筑公司主任經濟師,從基層上來,非常清楚子公司的現金流情況,同時結合近期對各子公司的走訪,她得出的結論是:之所以子公司對繳納盈余款如此抗拒,其真正的原因主要有兩個:一方面,由于集團公司管理制度老化僵硬,集團與子公司由一家人的“親密關系”變成了“對抗關系”;另一方面,子公司真的資金困難,無余款上繳。
憑著細致的調查、精細的分析,蘇筱向集團董事長趙顯坤匯報工作時,說:“天字號與集團之間,走到今天這個離心離德的地步,難道只是單方面的問題嗎?集團沒有責任嗎?作為分管副總的汪明宇老總,他盡到職責了嗎?”(具體見下圖)
三、解決問題
以上種種現狀,難道就沒有人發現嗎?當然不是!每個人都清楚,這種現象不正常!集團要想有更好的發展,必須改革!但是,集團內人才濟濟,為什么就沒有人行動呢?
有人擔心引火燒身,持逃避的態度,如蘇筱前任副總經濟師老董;
有人持事不關己的態度,只管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,如人事總監瑪麗亞;
有人持中飽私囊的態度,如集團總承包公司經理汪明宇、地產公司林小民;
有人持觀望的態度,如集團總經濟師徐知平。
有人一方面在泥潭中苦苦掙扎卻舍不得自己創立的一畝三分地,如各天字號子公司經理;
有人倒是想行動,但被各種排擠、誣陷,比如原董事長助理許峰;
還有人,真的想改革,但盡管改革將會涉及人、財、力,如同大換血,怕狼怕虎,如集團董事長趙顯坤。
直到有一天,蘇筱出現了,她似一股清流,清澈、干凈、善創新、不服輸、為公司大局著想,“有一顆登頂的心”。
于是,是蘇筱創造時機,幫助董事長趙顯坤下定了改革的決心。在趙顯坤的幕后支持下,蘇筱任改革小組組長,一場“血雨腥風”的改革開始了!接下來的改革會遇到什么挑戰?蘇筱能勝利嗎?我們繼續觀劇。
四、寫在后面
這兩集,如果真要說一下感受的話,只有兩個字:艱難!
從“追繳盈余款事件”的種種,我們可以看出,集團公司是真的“病”了,內耗、拉幫結派、內部斗爭、人情私欲、各種對抗,這些“病灶”已經爆發了,“手術治療”太艱難了!
但,所謂“萬事開頭難”,后面的改革之艱難我們下次再聊,這次我想聊的是蘇筱的一句話---我不想等待時機,而是要創造時機!
因為蘇筱的這句話,引爆了“天成公司借高利貸向集團補繳盈余款”這根導火索,不懼承受集團內部稱她“冷血、不擇手段、毒蛇”的輿論壓力。
也正是這句話,促使董事長趙顯坤痛下決心,立即進行改革行動。
反觀我們周圍,
有多少企業,一方面明知內部管理出了問題,已嚴重阻礙了公司的發展,卻自我安慰,始終無法下定改革的決心!
有多少工作,一方面明知技術方法落后,卻固步自封,走不出原有的習慣,始終無法接受新的信息!
有多少造價工作者,一方面明知自己的知識面太過單一,已阻礙了個人發展,但始終無法走出擴展學習的第一步!
有多少人正在職業發展的迷茫中不知所措,對現狀不滿、對未來不安,卻始終無法下定決心邁出改變的第一步!
例子很多,要想避免“溫水煮青蛙”的悲劇,就要立刻行動!不等待時機,要創造時機!共勉!
韓紅霞
2021年8月30日